<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奋进新港城 建功新时代”系列主题——乡村振兴专场新闻发布会

        • 时间:2022-09-02 16:36:11
        • 来源:连云港发布
        • 阅读次数:
        • 字体:[ ]

        时间:2022年9月2日9:00

        地点:连云港发布新闻发布厅

        主持人:市政府新闻办副主任宋雅浪

        发布人: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市委农办副主任公绪强,市委“两新”工委副书记肖双,市文明办副主任吴克典,市住建局副局长冯龙

        发布议题: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连云港市贯彻总书记“后发先至”重要指示精神,推进乡村振兴方面的总体情况和产业兴旺、生活富裕、治理有效、乡风文明、生态宜居等方面的成果和下一步举措等内容

        024420340d49b49b31337012971aaa31.jpg

        宋雅浪: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非常感谢各位参加“奋进新港城 建功新时代”系列主题第五场——乡村振兴新闻发布会。本场发布会主要发布党的十八大以来,连云港市贯彻总书记“后发先至”重要指示精神,推进乡村振兴方面的总体情况和产业兴旺、生活富裕、治理有效、乡风文明、生态宜居等方面的成果和下一步举措。

        下面,我向大家介绍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发布人,他们是: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市委农办副主任公绪强,市委“两新”工委副书记肖双,市文明办副主任吴克典,市住建局副局长冯龙。我是市政府新闻办副主任宋雅浪,本场新闻发布会由我主持。

        下面,我们进行今天发布会的第一项议程,请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市委农办副主任公绪强先生发布近十年来全市在推进乡村振兴方面的总体情况和产业兴旺、生活富裕方面的成果和下一步举措。

        811d2da20f137bd41a3f84d76b0aa3a0.jpg

        公绪强: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农业农村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决策部署,聚焦稳定“三农”压舱石,统筹谋划、扎实推进,全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持续增强,农业结构更加优化,农村面貌有效改善,农民生活水平显着提高,全市乡村振兴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农业发展迈上崭新台阶。充分利用自然禀赋,大力培强优势特色产业,全市形成了优质稻麦、设施蔬菜、规模畜禽、海淡水产等百亿优势产业集群,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由2012年426.24亿元上升至2021年728.03亿元,增长70.8%。粮食生产连续10年超70亿斤,全市整建制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今年,全市夏粮再获丰产丰收,实现面积、亩产、总产、效益“四增”,总产量达147.3万吨,创历史新高。先后建成高标准农田401.4万亩,占耕地面积比重达68.3%,粮食亩均增产100斤以上。生猪产能有效稳定,生猪大中型规模养殖比重达84%,兽医社会化服务体系日趋完善,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得到有效防控,全市建立66个动物防疫服务公司,形成覆盖动物防疫五类16项服务的“1+N”兽医社会化服务模式。“连云港紫菜”、“东海西红柿”、“灌南食用菌”、“赣榆梭子蟹”入选全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海州湾海域、秦山岛东部海域先后上榜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我市荣获“中国紫菜之都”称号,“米袋子”、“菜篮子”生产能力得到有效保障。

        二是农业产业化水平得到显着提升。围绕破解农村发展制约瓶颈,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有效盘活农村各类资源要素,产业发展平台效应有效释放,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实现倍增。全市建成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1个,省级农产品加工集中区4个,市级农产品加工集中区15个。累计培育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385家,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建成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4个,实现市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涉农乡镇全覆盖。培育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1个,省级以上“一村一品”示范村镇22个、农业产业化示范联合体28个、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5个。灌南县新安镇入选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桃林镇北芹村、厉庄镇谢湖村、高公岛街道黄窝村等6个村上榜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实现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全覆盖,东海入选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赣榆入选全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县。

        三是农业对外开放构筑全新格局。2017年获批全省唯一国家首批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构建了“一心四区两基地”发展布局,形成了以东海县为中心的粮油蔬果、以灌云县和灌南县为中心的设施蔬菜(食用菌)、以赣榆区为中心的海淡水产和特色水果、以连云区为中心的紫菜、以开发区为中心的黄桃加工等一批出口集群。获批国家首批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基地1个,建成省级以上出口农产品示范基地(区)21个,数量全省第一。2018年江苏农业国际合作洽谈会永久落户连云港,成功举办第18—23届6届大会,先后举办中国(连云港)—东盟国家农业经贸洽谈会、中国江苏(连云港)食品农产品进出口对接会等重大活动。今年,第24届江苏农业国际合作洽谈会将于11月举办。“十三五”以来,全市农产品进出口总额累计达80亿美元以上,其中出口额超30亿美元、较“十二五”同期增长20%以上,总量居全省前列。

        四是乡村建设呈现美丽风景。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交易市场实现县区、乡镇全覆盖,“零交易村”全面消除,2021年全市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12.21亿元,较2012年实现翻倍,村均经营性收入达81.64万元。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圆满完成,在全省率先出台《乡村清洁条例》,累计建设市级整治示范镇34个、示范村303个,培树“美丽家园”示范点19个,市级“庭院美化示范户”1100户。以“个十百千”计划为引领,启动实施生态宜居美丽乡村“1221”工程,重点打造生态宜居美丽示范镇6个、生态宜居美丽示范村50个。“山海乡连,悦游阅美”乡村休闲旅游农业飞速发展,累计培育中国美丽乡村3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示范企业(园区)33个,发展各类经营主体1076个,从业人数7.2万人,年综合营业收入达52.2亿元,带动农户3.8万余户。

        五是农民收入实现持续增加。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形成“12345”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在全省率先以整市域推广精准防贫工作,提前一年完成脱贫任务,累计脱贫13.5万户、34.35万人、脱贫率100%,200个省、市定经济薄弱村全部达标。实施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640元/月,精准防贫保险累计救助返贫致贫风险农户13794户,发放救助金3962.55万元。构建“一二三四”帮扶资产管理模式,全市累计发展帮扶资产1366个,资产总额达13.32亿元。建成布局规划合理、主导产业鲜明、带贫机制完善的乡村振兴产业园45个,入驻企业210个,直接带动农村劳动力就业2万余人次。2021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373元,较2012年增长12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占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例由39.4%上升至66.2%,农民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

        下一步,我们将以贯彻市委十三届四次全会精神为抓手,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大要求,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高质量建设高标准农田,加快推进种业振兴,落实国家种粮补贴政策,科学指导农业抗灾减灾,筑牢安全底线,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推进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拓展农业多功能性,打破产业界限,引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提高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现代化水平,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实施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1221”工程,统筹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垃圾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让广大农民共建共享美好生活;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健全“12345”精准防贫工作机制,强化低收入人口认定和动态监测帮扶,实施富民强村帮促行动和农民收入十年倍增计划,持续加快共同富裕步伐。

        我的发布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宋雅浪:谢谢公绪强先生的发布。下面,进行第二项议程,请市委“两新”工委副书记肖双先生发布近十年来全市在推进乡村治理方面的成果和下一步举措。

        9189e77ce6be78d7e4ab9041d907f326.jpg

        肖双: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

        首先,我代表市委组织部,对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我市组织工作的朋友们,表示衷心感谢!

        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和基础保障。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推进乡村治理最坚实、最重要的力量。近年来,市县组织部门和相关职能部门一起,牢牢抓住农村基层党组织这个关键,突出“主力军”“主阵地”和“主攻点”三项工作重点,树样板、补短板、强底板,持续强化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党在农村的执政根基越来越坚实、越来越牢固。

        一、加强队伍建设,壮大基层治理“主力军”。乡村干部是乡村治理的具体“操盘手”。如果把乡村干部群体比做奋力翱翔在乡村天空的群雁,这几年,围绕加强乡村干部队伍建设,主要做了三个方面工作。一是在育强“头雁”上出实招。坚持把“致富有办法、带富有情怀、治村有威信、兴村有思路”作为村书记选任标准,举办学历能力“双提升”培训班,搭建“书记论坛”“周末大讲堂”等学习平台,推动村书记队伍优化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村书记平均年龄从51岁降至44岁,大专以上学历人数占比从21%提升到51%。二是在培优“雏雁”上下功夫。大力实施村级后备干部培育计划,累计面向社会招聘乡村振兴专干1800多人。积极组织实施“定制村干”培养计划,把带富致富能人、本土籍大学生、退役军人等群体纳入培养范围。目前,全市已建立起3500多人的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三是在招引“归雁”上求实效。2020年以来,试点开展“党员乡贤助力富民兴村”工作。今年年初,在东海县召开了“党员乡贤助力富民兴村”试点扩面现场推进会。一批有情怀、有能力、有担当的党员乡贤,积极响应组织号召,主动回归故里、反哺家乡。目前,全市党员乡贤2300多名,发展特色创业项目530多个,带动就业1.3万余人。

        二、建设服务中心,筑牢基层治理“主阵地”。坚持把“村社综合体、百姓会客厅、党建主阵地”作为农村党群服务中心建设目标,突出服务功能,全面推进阵地规范化建设。一是全面完成达标建设。近年来,市县乡三级先后投入5.2亿元,完成全市1424个村党群服务中心规范化改造,村均面积达700多平方米。按照开门即见要求,设置便民服务大厅。村级党员活动室、治安警务室、邻里调解室等基层治理功能室,应建尽建。二是配齐配优服务功能。深化“十五分钟便民服务圈”建设,结合村部周边实际,同步建好村卫生室、篮球场、健身步道、乡村大舞台等功能配套设施。持续规范党群服务中心挂牌管理,全市100%村部亮出了牌子,90%以上的村部有了标牌指引,不少村部成了网红打卡地。三是全力保障创业就业。按照“楼下便民、楼上富民”要求,在党群服务中心楼上开展创业培训、网络直播,建设电商产品展示馆、网红直播室,为乡土人才提供创业服务。目前,全市已打造海前、黄窝等455个村级电商服务中心,累计带动1.2万余名青年开启电商创业。

        三、重抓党建引领,聚力基层治理“主攻点”。坚持把加强基层党的建设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积极探索方法路径,推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提质增效。一是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近年来,我市出台党建引领富民兴村九条措施,推出富民兴村贷等政策“工具包”,有效促进乡村产业发展和村集体增收,村集体更有实力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了。截至2021年底,全市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过千万的村个数,首次突破两位数,较上年度翻了一番,最高达1800多万元,收入过200万元村数量近百个。二是总结推广善治经验。近年来,紧扣“网格化管理、数字化赋能、精细化服务”目标定位,推广“一委三会”基层治理模式,涌现出灌南县硕项村等一大批全国和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三是深入推进平安建设。扎实开展农村地区扫黑除恶斗争,全面清理涉黑涉恶的村“两委”人员。全面落实“五项监管”制度,把村级微权力关进制度笼子。村村配置法律顾问,目前正在打造农村“半小时法律服务圈”。

        下一步,我们围绕贯彻落实省委“五聚焦五落实”深化提升行动计划要求,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推动我市农村基层治理更有成效。

        一、深化“党建引领、富民兴村”行动,力争到“十四五”末,每个有劳动能力的党员都有致富项目、每个村都有一批党员致富能手、每名党员致富能手至少结对帮带1户群众。

        二、实施乡村党组织书记培训赋能工程,对乡村党组织书记分批开展专题培训,聚焦党的创新理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基层治理等主题,每人每年一般至少参加1次3天以上培训,不断壮大钟佰均式村书记群体。

        三、深化基层干部专业化体系建设,推进村党组织书记专业化管理,优化村书记队伍结构和素质,提升村书记抓富民兴村的执行力、战斗力,2022年底实现全覆盖。

        四、大力推进育德兴村,继续试点扩面“党员乡贤助力富民兴村”,大力推进村党组织领导下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让村庄更美丽、村民更富裕、乡风更文明。

        我就介绍这么多,谢谢大家!

        宋雅浪:谢谢肖双先生的发布。下面,进行第三项议程,请市文明办副主任吴克典先生发布近十年来全市在推进乡风文明方面的成果和下一步举措。

        9514a1a6cb09b708f27b7ce6a7e763b1.jpg

        吴克典: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好!下面,我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连云港市乡风文明建设工作的推进情况。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铸魂工程。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要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十八大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特别是乡村文化振兴的指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和省市委部署要求,扎实做好思想强农、文明育农、文化惠农等文章,农民精神风貌明显改善,农村群众文化生活更加丰富,乡村社会文明程度显着提升。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党的创新理论在农村落地扎根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高度重视新时代农村理论宣讲工作,周密组织、科学部署,真正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成为引领乡村振兴的精神旗帜。

        一是面向基层的理论政策宣讲接地气聚民心。近年来,全市各级宣传文化部门广泛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宣讲活动,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将党的创新理论在农村的传播纳入基层党员冬训重要内容,平均每年开展基层理论骨干培训、理论政策宣讲、理论图书配送等理论下基层相关活动1500余场。充分运用新媒体平台,开展“我是冬训主讲人”活动,组织张立祥、钟佰均等农村党组织负责人,颜成恩、印学金等农村理论骨干,制作48个优秀主讲人视频线上展播,受到一致好评。

        二是新时代文明实践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是党中央着眼更好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推动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守正创新、全面加强而采取的一项战略举措。近年来,我市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全市共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7个、实践所90个、实践站1695个,实现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全覆盖。各中心(所、站)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组织党员干部、先进模范、百姓名嘴、“五老”人员、新乡贤等成立宣讲团,创新宣传教育形式,广泛开展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方针政策等志愿服务活动,涌现出了“乡‘理’乡亲”“习语晨读”“连云有‘理’”“耕读传家”等一批示范性强、影响力大的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项目,有力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落地生根。

        二、深化文明创建,文明乡风建设焕发新气象

        十八大以来,我市不断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奋斗目标,坚持“为民惠民、共建共享”,不断擦亮精神文明“金字招牌”。

        一是坚持创建为民,基层文明创建水平不断提升。持续深化文明村镇建设,不断提升农民文明素养,逐步形成城乡一体、共创共建的全域文明新格局。十八大以来,我市16个村镇获评全国文明村镇,省级以上文明村镇达77个,全市县级及以上文明村占比达70%以上。围绕“文明健康、绿色环保”“崇尚节约、反对浪费”等主题,引领广大农村家庭践行健康生活理念,2018年以来,平均每年建成各级庭院美化示范户10000余户,评选出各级文明家庭、最美家庭、绿色家庭、书香家庭等12000余户。

        二是深化移风易俗,乡风文明不断向善向好。十八大以来,连云港市常态长效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持续开展全民健康普及、文明行为养成、公筷公勺推行等专项行动,自觉养成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系列活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破除陈规陋习。充分发挥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作用,推广运用“积分制”“清单制”“农村高额彩礼、大操大办等不良风气整治”三个“一张图”典型方式,指导各村(社区)将抵制高额彩礼、减轻人情负担等内容融入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农村大操大办现象得有效遏制。

        三、提高文化供给,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日趋丰富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持续提档升级,公共文化服务的数量和质量明显提升,便利性、均等性显着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一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完善。积极推动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功能融合,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建设全部达标,其中培育省级示范文化站7个、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85个,打造市级以上示范文化馆(站)、最美公共文化空间304个,市级示范社区文化广场50个、农村文化礼堂50个。推动乡村阅读阵地提档升级,建成小镇书房42家,市级示范农家书屋200余家,实现农家书屋有声图书馆全覆盖。大力推进乡镇影院建设,已建成19家乡镇影院,覆盖率达21.67%,乡村“十里文化圈”基本形成。

        二是乡村文化生活日益精彩活跃。十八大以来,我市深化“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统筹全市文艺生产单位、文艺人才组建文艺小分队持续开展“送戏、送书、送电影”下乡活动,采用政府购买和集中配送的形式,把演出、电影、展览等优质文化资源配送到农村,年均开展送文艺进农村1200场次,送电影下乡16000场次。围绕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党100周年等重大主题,开展省紫金文化艺术节群文广场演出、农民艺术节、红色电影“四进”等惠民活动,形成声势,形成影响。

        下一步,我们将聚焦迎接党的二十大、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这条工作主线,坚持以人为本、农民主体、多方参与,着力促进新思想入脑入心、乡村文化繁荣兴盛、乡风文明持续向好,为打造乡村振兴的连云港样板贡献精神力量。

        宋雅浪:谢谢吴克典先生的发布。下面,进行第四项议程,请市住建局副局长冯龙先生发布近十年来全市在推进生态宜居方面的成果和下一步举措。

        3509dd1c34b808b5cb4920a04bbc1164.jpg

        冯龙: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下面,由我来发布近十年全市推进生态宜居工作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有关决策部署,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群众满意为目标,紧扣城乡融合发展重点,扎实推进乡村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了显着成效。

        一、高效推进农房改善,让农民“安居、优居”。2012年以来,市住建局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攻坚目标,聚焦农村“经济最困难、住房最危险”的家庭,采取拆除重建或维修加固等方式,累计实施农村低收入群体危房改造2.6万余户,实现农村四类重点对象危房动态“清零”,有力保障农村困难群众住房安全。2018年至2021年,市住建局严格按照省、市部署要求,主动作为,担当善为,推动全市农房改善工作取得了重大成效。三年来,全市改善农房4.97万户,圆满完成省下达“3年4.5万户”目标任务,建成了东海南辰、灌云瓦房、灌南刘园、赣榆韩口、海州沙杭等一大批承载乡愁记忆、体现现代文明的高品质农房项目,赣榆区、海州区农房改善工作分别获得2020年度和2021年度省政府办公厅督查激励,全市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显着增强。

        二、扎实推进村庄建设,让农村“美好、美丽”。“十二五”期间,按照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我市以村庄环境整治为重点,全面实施“美好城乡建设行动”,按照“六整治、六提升、一保障”要求,通过细化目标任务、强化工作责任、加强技术指导等有力举措,全市村庄环境整治工作顺利通过省级验收,村容村貌得到普遍改善,建成58个省三星级康居村庄。“十三五”以来,市住建局围绕培育特色产业、特色生态、特色文化,重塑田园风光、田园建筑、田园生活,建设美丽乡村、宜居乡村、活力乡村,深入推进特色田园乡村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工程。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成3个国家级美丽宜居村庄、32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38个省级美丽乡村和85个市级特色田园乡村,有效保护10个省级传统村落,累计建设1266个美丽宜居乡村,展现了富有活力的美好乡村模样,呈现了田园乡村与繁华都市交相辉映、美美与共、城乡融合的生动图景。

        三、多元推进城镇发展,让生活“舒心、顺心”。“十二五”以来,我市建成国家重点镇9个、国家级特色景观旅游名镇1个、全国第四批美丽宜居小镇1个、省级美丽宜居小城镇3个、省级临海城镇9个,对11个被撤并乡镇集镇区实施环境综合整治,小城镇综合承载力明显提升。先后创成国家园林城市、国家节水城市、全国优秀民生改善典范城市、全国无障碍环境示范市、中国城市家具标准化示范城市,建设港城大道、花果山大道、海滨大道等城市发展主轴以及环云台山大道等城市环线,整治黑臭水体13条,整治河道97.97公里,建成区黑臭水体全面“清零”,开展老旧小区改造350余个,实施棚户区改造12万余套。群众生活环境日新月异,生态宜居水平持续提升,我市正沿着环境优美、人民满意的幸福之城奋力前进。

        下一阶段,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系列讲话精神和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进一步加强统筹谋划、加大工作力度,推动农房改善和村庄建设有机结合,为广大群众提供高品质生活环境,持续打造产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新时代港城乡村。

        一、推进宜居农房建设。按照省《农村住房条件改善专项行动方案》和市《农村住房条件改善五年行动方案》,突出农房安全和品质提升,重点推进1980年及以前建的农房改造改善,支持鼓励1981年至2000年所建农房的改善,对有安全隐患的优先及时改造。至2023年6月,基本完成行政村集体土地上的C、D级危房消险解危,对动态新增农村低收入群体危房,做到因地制宜、应改尽改、动态清零。至2025年底,对有改善意愿的1980年及以前老旧农房,完成75%以上改造改善。至2026年底,对有改善意愿的1980年及以前老旧农房基本完成改造改善,全市农村住房条件全面改善,城乡空间布局持续优化,镇村集聚效应和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增强,乡村公共基础设施水平迈上新台阶。

        二、推动田园乡村建设。结合我市西部岗岭区、中部平原区、东部沿海区的山海相拥特色风貌,聚焦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重点,分类推进村庄配套项目建设,深入开展美丽田园乡村创建,持续提升乡村建设水平。对重点村,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建设,吸引农民自愿相对集中居住;对特色村特别是传统村落,重点保护历史文化资源、传统肌理和自然景观,突出乡村特色风貌塑造,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环境,促进村庄复兴;对于发展条件好、资源优势明显的重点特色村,推动建成省市特色田园乡村;对所有规划发展村庄,通过人居环境整治等系列行动逐步达到美丽宜居乡村标准。

        我的发布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5e9c2057c62a54b4e2acaf02d4e5a1f5.jpg

        宋雅浪:谢谢冯龙先生的发布。下面,记者朋友们可以就关心的问题进行提问。

        记者: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各部门通力合作。请问,近年来,我市在健全乡村振兴工作机制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公绪强:谢谢你的提问。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出台连云港贯彻《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实施办法,制定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规则及办公室工作细则,党委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得到进一步加强。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乡村振兴工作,每年度市委常务委员会、市政府常务会均多次专题研究部署乡村振兴工作,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经常性深入基层一线调研督导乡村振兴工作。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后,我市迅速建立由市委书记、市长牵头,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具体负责、10个工作指导组推进落实的市级乡村振兴组织领导体系。今年年初,根据工作推进需要,整合成立新的市委农村工作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市委、市政府分管负责同志分别担任组长、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5个推进组,分别由相关业务部门主要负责同志担任组长,具体指导和督导相关条线工作推进。

        在完善组织体系建设的基础上,同步健全工作推进机制。市委、市政府每年年初均召开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研究部署乡村振兴工作。市委、市政府每年年初均围绕乡村振兴主题出台市委1号文,配套分解方案,以项目化、目标化、责任化推进全市乡村振兴工作。今年7月下旬,市委、市政府还专门召开全市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半年观摩推进会,家家到现场评比打分,对乡村振兴全面盘点。近期,又专门召开了“三农”条线贯彻市委全会精神、实现乡村振兴争先进位推进会。同时,建立考核督查表彰三位一体机制,压紧压实乡村振兴责任。建立乡村振兴实绩考核制度,制定《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办法》等,推动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建立乡村振兴督查制度,将乡村振兴专项督查列入市级年度督查考核计划,定期组织有关单位深入基层查找问题、反馈整改。建立表彰制度,乡村振兴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列入市委市政府表彰项目,定期对乡村振兴工作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

        记者:农村发展快,全靠头雁带。我市在选优配强基层带头人队伍方面有哪些举措?

        肖双:谢谢记者朋友的提问。村书记是推进富民兴村、实现和谐善治的主力军。我们主要围绕“选育管用”等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一是抓好“选”的环节。多年来,始终坚持把村书记选配作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头等大事,持续拓宽人选来源、严格选任标准、强化综合研判,激活村书记队伍的“源头活水”。比如,2021年村“两委”集中换届后,致富能手722名占51%,首次实现占比过半;本乡本土大学生及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119名,是上届人数的2倍多。二是做好“育”的文章。为提高村书记胜任岗位能力,建立了任职培训与专题培训衔接、课堂讲授与实践锻炼并重、线上与线下结合、老带青互助等全方位立体式培训体系。先后三批次选派430多名驻村第一书记,在建强组织、推动发展、优化治理等方面发挥传帮带作用。三是严实“管”的措施。坚持从严管理村干部,实施村书记“县乡共管”,制定《村社干部行为负面对照清单》,定期开展村“两委”班子综合研判,全面摸排清退不合格村干部。常态化开展各类警示教育,推进农村扫黑除恶斗争,让广大村干部知敬畏、守底线、践初心。四是突出“用”的激励。为激励村干部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按照村书记领办兴办的村集体项目经营收益增量的10%比例,每年对村干部予以奖励。综合考虑村书记队伍的工作实绩、任职年限等因素,采取定向招录公务员、选任乡镇领导干部、提高保障水平等措施,不断拓展政治发展空间,让村书记“干有奔头”。近5年来,先后有22名村书记进入乡镇领导班子,18人考取公务员。

        记者:刚才吴主任介绍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理论宣讲志愿服务情况,那请问志愿服务如何助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

        吴克典:谢谢你的提问。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主体力量是志愿者,主要活动方式是志愿服务。近年来,我市以志愿服务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志愿服务项目建设为关键,整合资源,创新思路,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取得较好工作成效。全市1792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文化服务中心等综合服务设施,打通党员活动室、道德讲堂、农家书屋、科技示范基地等阵地资源,统筹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五大平台”。“县(区)志愿服务总队、乡镇(街道)志愿服务支队、村(社区)志愿服务队”三级联动的志愿服务组织体系日趋完善;市县两级机关企事业单位、文明单位等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结合工作职能组建志愿队伍,走进中心(所、站)开展活动,目前全市注册志愿者达100余万人。建好用好群众需求、社会资源和服务项目“三大清单”,完善“点单、派单、接单、评单”的工作模式,切实把群众需要的服务送到身边。着眼群众共性需求,常态化开展理论宣讲、阅读推广、医疗保健、文化文艺等志愿服务;聚焦群众的个性化、差异化需求,特别是“一老一小”和各类“急难愁盼”问题,精准打造“梦想改造+”“37°幸福小屋”“超级家教师”等文明实践项目;紧扣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生态环保等重大发展战略,组织实施“产业富民奔小康”“E起晶彩”电商直播培训、“关爱鸟类湿地,守护绿水青山”等项目。通过开展一系列群众喜闻乐见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明显增强,有效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记者:今年3月15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农村住房条件改善专项行动方案》,在全省启动了新一轮农房改善工作,请冯局长介绍一下相关情况?

        冯龙: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今年3月,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决策部署,持续改善农村住房条件,不断满足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农村住房条件改善专项行动方案》(苏办厅字〔2022〕25号),聚焦农房改善和村庄改善,启动新一轮农村住房条件改善工作,我市结合实际,认真制定了五年行动计划。农房改善,重点是鉴定为C级、D级的农村危房,以及1980年及以前建的老旧农房,支持鼓励1981年至2000年所建农房的改善;村庄改善,重点是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水平,加强社会治理和乡村文明建设,打造让城市更向往的美丽田园乡村。

        农房改善需要把握四个原则。

        一、农民主体、自我更新。强调要尊重农民意愿,坚决杜绝强拆,严禁出现农民“被上楼”“被改善”现象。

        二、政府支持、分类施策。既支持进城入镇改善,又支持留乡改善,不断完善城乡基础设施,着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三、节约资源、绿色建设。树立绿色低碳理念,实现农村住房改善与自然生态环境有机融合。

        四、规范操作、严守红线。强化全过程档案管理,严格负面清单管理,严守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红线、生态保护红线、基层负债红线。

        农房改善主要有三种类型:进城入镇、农房项目(新型农村社区或小城镇集中安置区)、规划发展村庄新建翻建和修缮加固改善三种形式。

        进城入镇改善。针对有一定条件且有意愿进城入镇的农户,引导农户依法自愿有偿退出宅基地,购买城市和镇区商品房改善住房。

        农房项目(新型农村社区、小城镇集中安置区)改善。针对有意愿搬迁至农房项目的农户,引导农户依法自愿有偿退出宅基地,购买新型农村社区或小城镇集中安置区住宅改善住房。

        规划发展村庄新建翻建和修缮加固改善。在规划发展村庄内,县区根据实际情况,通过不断完善村庄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改善农民群众居住环境,引导农户按相关规划要求及建设程序,自发新建、翻建、修缮加固改善住房。

        各位听众,农村住房条件改善,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乡村宜居宜业的重要举措,也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抓手,意义重大。我们将坚决贯彻落实省市部署,紧盯关键、精准发力,用心用情做好农房改善各项工作,自觉接受广大人民和媒体的监督,推动全市农村住房条件改善工作取得更大成效。

        宋雅浪:由于时间关系,记者提问环节就先到这里,如果大家还有想要继续了解的内容,可以与市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做进一步的沟通对接。本场新闻发布会就开到这里,谢谢大家。


        扫一扫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