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港城 建功新时代”系列主题——灌南县专场新闻发布会
时间:2022年9月6日15:30
地点:连云港发布新闻发布厅
主持人:灌南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县长苏卫哲,灌南县委常委、县政府常务副县长张卫峰,灌南县委常委、县政府党组成员、连云港化工产业园区党工委书记金耀,连云港市灌南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戚建民,灌南县法院灌河流域环境资源法庭庭长蒯舒
发布议题: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灌南县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以生态环境保护为重点,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等方面取得的成效以及贯彻新发展理念的下一步重点举措等内容
郑宏恩: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下午好!非常感谢各位参加“奋进新港城 建功新时代”系列主题——灌南县生态文明建设这十年专场新闻发布会。本场发布会是此次系列发布会的第九场,主要向社会发布党的十八大以来,灌南县坚决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生态环境保护为重点,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等方面取得的成效以及贯彻新发展理念的下一步重点举措等内容。
下面,我向大家介绍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发布人,他们是:灌南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县长苏卫哲,灌南县委常委、县政府常务副县长张卫峰,灌南县委常委、县政府党组成员、连云港化工产业园区党工委书记金耀,连云港市灌南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戚建民,灌南县法院灌河流域环境资源法庭庭长蒯舒。我是灌南县政府新闻发言人、县政府办公室主任郑宏恩,本场发布会由我主持。
首先,请灌南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县长苏卫哲同志发布灌南县这十年生态文明建设情况。
苏卫哲:各位媒体朋友,大家好!
很高兴与大家在这里见面、交流。多年来,各位媒体朋友始终关心、关注着灌南的发展,作了一系列有深度、有影响力的宣传报道,为灌南经济社会事业的进步加油鼓劲。借此机会,我谨代表灌南县委县政府和全县82万人民,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根据新闻发布会的安排,我向大家简要介绍“灌南县这十年生态文明建设情况”。
这十年,我们忠诚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始终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工作的追求。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谋划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推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党的十八大以来的这十年,灌南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始终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根植于高质量发展主题,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成立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县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部办公室等组织协调机构,先后制定出台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意见、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等文件,形成促进绿色发展的完备组织和政策体系。紧紧围绕“强富美高”新灌南建设目标,严格对标对表生态建设高质量发展要求,突出抓生态、保发展、促转型,始终力求以优美生态环境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先后创成全国卫生县城、省级生态县,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实现全覆盖。2021年,全县空气质量优良率提高到84.1%,PM2.5平均浓度下降至34微克/立方米,国省考断面平均水质达标率100%,地表水优Ⅲ类比例达85.7%,均创有监测记录以来的最好水平。
这十年,我们着力整治突出难点重点问题,始终把灌南人民对生态环境的切实感受作为检验的标尺。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深入推进中央和省市生态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靶向破解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食用菌等农业企业气味扰民问题,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打好突查、暗查、联动执法组合拳,推动行业走向绿色化、规范化发展轨道,同时以“四不两直”方式对群众身边环境问题现场核查,切实解决突出环境问题,维护群众环境权益。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联防联控,开展细颗粒物和臭氧浓度“双控双减”行动,建筑施工工地、拆迁工地扬尘管控达到6个100%。全面实施城乡一体化污水治理PPP项目,一大批城区道路、居民小区完成雨污分流改造,城乡生活污水处理能力提升至4.35万吨/天。集中开展郑于河、悦来河、中心大沟、北环河等8条水体整治行动,全面消除劣Ⅴ类水体。坚持以铁的决心、铁的作风、铁的手腕持续推动化工园区综合整治,企业数量压降至顶峰时期的15.3%,累计投入35亿元全面加强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持续提升环保和安全管控水平,2021年,园区大气稳定达到二级标准,VOCs治理全省排名领先,灌河口附近海域7个海水考核点位优良率达85.7%,周边5个国考断面优Ⅲ比例达100%。
这十年,我们积极构建系统性环境治理机制,始终把生态环境只能变好不能变坏作为奋斗的目标。围绕建立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经济体系,着力推动主导产业转型升级、集群发展,形成了低碳水稻、工厂化食用菌、特色葡萄、稻渔混合种养等生态循环农业产业链,构建了钢铁制造、高精标准件、矿渣微粉利用、资源利用发电等上下游齐备的绿色钢铁产业链,打造了化工新材料及原料药、高端染料等清洁高效互补的精细化工产业链,经济社会绿色转型步伐明显加快。围绕持续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领导机制,整合“263”办、大气办、水治办、土治办、河长办和湾长办相关职能,组建县污防指办,实现合署办公、实体化运行。围绕探索构建生态要素流域保护机制,在全国率先建立环资案件流域管辖制度,创新建立生态环境司法项目化修复平台,实现对灌河流域山、水、林、田、海等生态要素的系统保护,灌河法庭入选全省首批10个“省级生态文化宣传示范点”,全国首例海洋生态领域非法捕捞办案经验推动“两高”出台司法解释。
下面,我用四组图板,简要讲解一下具体的变化和成效。
灌南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全力打好蓝天保卫战,扎实开展“263”专项行动,扎实推进中央和省市生态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关闭取缔各类“散乱污”企业92家,解决了一大批突出大气环境问题,全县空环境质量实现整体提升、全面好转。
一是压实责任,强化治气保障。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通过一线调研、定点督办、会议部署等措施,下大力气解决锅炉燃料、扬尘防控、机动车尾气、工业企业污染物治理等焦点难点问题。结合大气质量改善年度目标任务,制定年度防控计划等一系列文件,明确工作职责,细化工作任务,及时督查调度,落实落细各项具体举措。二是精准施策,提升治气质效。建立健全大气网格化监管系统,确保污染源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处理。以减少重污染天气和降低PM2.5浓度为主要目标,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联防联控,开展细颗粒物和臭氧浓度“双控双减”行动,严格管控各类扬尘。划定全县域为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化工园区、经济开发区热电联产项目投入运行,实现对外供热供汽,彻底淘汰园区和县城区企业燃煤锅炉,从源头减少煤炭消费总量。完成钢铁企业超低排放、加油站双层罐改造,全面整治违规汽修喷涂作业点。道路降尘常态长效,建筑施工工地、拆迁工地扬尘管控达到6个100%。常态化开展餐饮油烟排查整治及“回头看”,大力推广新能源及清洁能源公交车。秸秆禁烧连续七年实现“零火点”。三是组合出拳,凝聚治气合力。加强宣传引导,组织业务培训,提升全社会大气污染防控意识和水平。加大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力度,聚焦重点行业、建筑施工、移动源、城市面源等领域,强化部门协作,开展专项整治,形成监管合力,扎实推进空气质量改善。
我手里的这张图片上,蓝色线条代表空气优良率走势,红色线条代表PM2.5浓度的走势。大家可以看到,2014年有PM2.5监测记录以来,我县空气优良率呈现出整体上升趋势,2021年,全县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84.1%,较2014年80.5%提升了3.6个百分点;PM10平均浓度60微克/立方米,较2012年93.4微克/立方米同期下降23.1%。而我县PM2.5浓度则呈现出整体下降的趋势,2021年PM2.5平均浓度34微克/立方米,与2014年55微克/立方米相比,下降了38.2%,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创有监测记录以来的最好水平。
这张照片是2017年的卫星遥感照片,照片显示灌河口排进海里的水颜色呈现出褐红色,流入海域后形成喇叭口图形,扩散面积约260平方公里。这张照片,揭露了当年灌河口附近的生态环境正在遭受着污染之痛。第二张照片是省生态环境厅公布的2021年灌河口卫星监测照片,照片显示灌河口的海水颜色已经同周边海水融合起来了,褐红色的“大喇叭”没有了。两张照片对比可以看到,曾经的“褐红海水”恢复自然面貌,入海河流及海水颜色均已恢复为天青色的自然本色,几近绝迹的四鳃鲈鱼、消失10年的伪虎鲸重现灌河口,证明了灌南县近岸海域水质改善、综合环境变好,也彰显了我县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推动化工园区综合整治提升的良好成效。
2003年灌南堆沟港化工园区建园初期,在门槛较低、基础设施不完善的情况下,引进了一批污染重、规模小、生产工艺落后的企业,顶峰时园区共有生产企业124家。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县“主动整改”,逐步淘汰落后装置和产品,将企业数由124家压降到84家。特别是2018年以来,县委、县政府以铁的决心、铁的作风、铁的手腕实施新一轮综合整治,依法依规再关闭不达标化工企业65家,设施设备全部拆除,物料、固危废、废水全部清零。十年来,我们累计关闭退出不达标化工企业105家,保留企业数量压降为顶峰时期的15.3%,目前园区6家企业安全复产,另有7家企业待复产。
在做好历史遗留问题解决的同时,灌南县也积极地推进化工产业提档升级。一是累计投入35亿元全面提升园区公共基础设施配套水平,危化品运输车辆专用停车场、综合管廊、智慧园区平台、水电气热宽带基础设施提升、年处理4.8万吨危废焚烧、26万吨废酸、1.94万吨废溶剂等4个危废处置、废盐资源化综合利用、污水处理厂一级A提标改造、特勤消防站、气防站、区域封闭管理等项目建成投用。二是不断提升安全、环保管控水平,设立安全生产监管局,组建安全顾问团队,完成区域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园区风险等级达到C级,同时加快推动C级升D级,预计今年9月份通过省级评估,实现园区全域低风险。引进南京工业大学“环保管家”团队,依托覆盖园区的大气和水环境自动监测站,实施智慧园区管理平台在线监测。大气稳定达到二级标准,VOCs治理全省排名领先;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2021年灌河口附近海域7个考核点位优良(一、二类)海水点位达85.7%,周边5个国考断面优Ⅲ比例达100%。三是重新修编园区总体规划和产业规划,推动产业结构向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全力打造安全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沿海化工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全国高端精细化学品生产基地、全国原料药生产基地。
这张图片是我县城市雨污分流十年建设规划图,图中蓝色部分为2012年雨污分流情况,红色部分为十年来我县实施完成的雨污分流改造工程情况,绿色部分为2022年以后我县计划实施的雨污分流改造工程情况。图片显示,2012年,我县主城区还没有大规模实施雨污分流改造,城区范围内只有人民西路约2公里雨污水管网做到了雨污分流(图中蓝色线条部分)。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县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为核心目的,按照“分年度、分区域、分批次”原则,结合棚改开发、路网改造、管网升级、内涝治理、海绵城市等项目配套建设,全面实施建成区范围内雨污合流管道及混接排水设施的雨污分流改造。一是道路及市政管网雨污分流改造有力有序,累计完成新莞路、引羊路、惠泽路等30条道路32.5公里雨污分流改造工作,占全县城区道路总里程数的57%(图中红色线条部分);铺设雨水管网95.5公里,污水管网46.7公里,利用原有排水管道130.9公里。二是重点区域雨污分流改造深入推进,2012年至2021年底,完成黄埔银都城、颐高广场、名仕家园等37个小区260万平方米的雨污分流改造工作,主城区30%以上面积建成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达标示范区(图中红色图块部分)。三是污水收集处理能力持续提升,新建城西污水处理厂、城东污水处理厂等11座污水处理厂,投入2.4亿元资金,完成已有污水处理厂一级A提标改造,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能力提升至4.35万吨/天。完成90个村庄的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铺设盐河、周口河、悦来河截污管道13.69公里,有效提高城市污水截污能力。
为进一步提升城乡污水处理能力,2020年12月,我县正式启动实施城乡一体化污水治理PPP项目,计划用3年时间,实施道路改造工程、污水管网工程、雨污分流改造等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新建城区幸福大道、常州路、英雄路等9条道路约20公里;建设泰州路、扬州路、淮河路、灌河路等52条城市道路污水主管网约98公里,建设乡镇主管网80公里;改造9个建制镇污水处理厂,新建101个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等。
今后,我县将根据“十四五”发展规划及《灌南县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精准攻坚“333”行动方案(试行)》《灌南县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等文件要求,加快推进灌南县城乡一体化污水治理PPP项目,围绕加快中心城区达标建设、推进主干管网雨污分流、完善污水处理运行模式、提升农村污水治理水平、实现城镇污水提质增效等五大方面,继续推动人民东路、硕项路、鹏程路等43条市政道路(图中绿色线条部分),以及44个小区、62家企事业单位、9个商业广场的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图中绿色图块部分),力争到2023年底实现建成区污水管网全覆盖、全收集、全处理,到“十四五”末实现雨污分流改造完成区、提质增效达标示范区占建成区面积“双90%”以上,把我县打造成排水通畅、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生态宜居城市。
十年来,我们始终突出生态宜居,打造入景如画美丽灌南。坚持“多留点绿地和空间给老百姓”的建设思想,打造“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绿色生活圈,争创省级生态园林城市,不断提升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坚持以绿色为本底,绿地面积不断扩大。2012年,城区绿地面积741公顷,绿地率达33.38%,绿化覆盖率达37.25%;有17处公园绿地,公园绿地面积约89.83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约为4.26㎡/人。到2021年,城区绿地面积1172公顷,绿地率达39.6%,较2012年上升6.22个百分点,绿化覆盖率达43.34%,较2012年上升6.09个百分点;公园绿地47处,公园绿地面积405.54公顷,比2012年增加315.71公顷,同比增长35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5.06㎡/人,公园绿地10分钟服务圈覆盖率达90.5%。到2025年,计划再建设30个公园、游园项目,新增绿地面积约150公顷。坚持以人文为特质,地域特色不断彰显。在街道绿化中,打造“一街一景观”,布局建成苏州路樱花、泰州路月季、沂河路紫叶李等为骨干树种的特色街道10条,实现街道绿化由单一绿色向多姿多彩转变。在游园建设上,打造“一园一特色”。新建盐河体育休闲公园、南六塘河河滨公园等70个城市公园、游园、口袋公园,盐河风光带突出盐河历史文化,盐河体育公园弘扬红船文化,富阳路公园体现健康休闲文化,周口河风光带倡导廉韵文化,将游园植入文化、赋予内涵,实现园林与文化深度融合。坚持以水秀为景观,蓝绿空间不断交融。在推进城市绿化的同时,突出做好“水”文章,实施20个河湖景观提升工程,建成一批亲水栈道、生态绿道等慢行系统。盐河商旅文化带、周口河健康休闲带、南六塘河产城风光带、郑于河生态绿化带、悦来河城市景观带以及生态浮岛项目,展现出“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水秀惠泽风貌。
郑宏恩:下面,进入答记者问环节。
记者:污染防治攻坚战作为三大攻坚战之一,我想请问一下我们灌南县在污染防治攻坚战方面的相关情况?
戚建民:感谢这位媒体朋友的提问。
污染防治攻坚战开展以来,灌南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为重点,带领全县干部群众,突出源头治理,全力对标进位,扎实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付出了艰苦的努力,推动环境污染治理取得较为明显的成效。
2020年,全县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81.0%,与2017年相比上升1.7%,PM2.5平均浓度39.7微克每立方米,与2017年相比下降14.9%;国省考断面平均水质达标率100%,优Ⅲ类比例达85.7%,无劣Ⅴ类断面,圆满完成“十三五”目标任务。2021年,污染防治攻坚战由“坚决打好”转为“深入打好”,触及矛盾问题层次更深、领域更广,对抓好生态环保的工作要求也更高。在灌南县委、县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攻坚克难、顶压前行,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全县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84.1%,与2020年相比上升7.7%,PM2.5平均浓度为34微克/立方米,与2020年相比下降15%,达到有监测记录以来历史最好水平;国省考断面平均水质达标率100%,地表水优Ⅲ类比例达85.7%;无劣Ⅴ类断面。此外,污染减排方面,与2017年相比,2020年,水污染物中,COD下降10.1%,氨氮下降8.1%,总氮下降9.9%,总磷下降11.6%;大气污染物中,二氧化硫下降18.2%,氮氧化物下降25.3%,VOCs下降13.1%。
具体而言,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全面推进蓝天保卫战。化工园区热电联产项目、经济开发区热电联产项目投入运行,实现对外供热供汽,彻底淘汰园区和县城区企业燃煤锅炉,从源头减少煤炭消费总量。划定全县域为高污染燃料禁燃区,淘汰581台10蒸吨/小时以下燃煤锅炉、3台10蒸吨/小时以上燃煤锅炉,2台130蒸吨/小时燃煤锅炉完成超低排放。完成钢铁企业超低排放、加油站双层罐改造,彻底整治违规汽修喷涂作业点26家。全面供应国六标准汽柴油,大力推广新能源及清洁能源公交车。建筑施工工地、拆迁工地扬尘管控达到6个100%。完成500余家餐饮单位排查整治,全部安装油烟净化装置。清理整治露天烧烤、户外焚烧点位1500余处,教育劝导经营业户800余家,取缔露天油炸摊点1300余处。秸秆禁烧连续七年实现“零火点”。二是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全面完成17条骨干河道“两违”问题整治,取缔拆除非法码头157座,修复滩涂生态面积65万余平方米,整治经验全市推广。全面清理南美白对虾水产养殖污染,全县9810个养殖大棚全部拆除到位,完成7867亩土地复垦。完成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391家规模化养殖场整治和禁养区98家规模畜禽养殖场关闭搬迁到位。完成郑于河、悦来河、中心大沟、北环河、盐河、调度河、周口河、南六塘河等水体整治任务,全面消除劣Ⅴ类水体。全市率先完成饮用水水源地环境整治,率先落实长效管理措施,率先实现城乡统筹区域供水。化工园区完成污水处理厂一级A提标改造,经济开发区工业污水处理厂、海西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行,实现建制镇污水处理厂全覆盖,总投资30亿元的城乡一体化污水治理PPP项目加快实施,完成90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及管网建设工程,农村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全市率先实现全覆盖。三是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全县建立生活垃圾收处置体系,城区、镇村垃圾实现日产日清,城区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镇村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8%以上。完成农用地土壤污染详查和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Ⅰ、Ⅱ、Ⅲ类耕地占比分别为99.09%、0.91%和0%。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措施覆盖率达100%。完成16家涉重企业排查整治,五类重金属污染完成减排目标。赛科、金圆年处理4.8万吨危废焚烧项目稳定运行。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日均处理能力达700吨。建成库容105.5万立方米生活垃圾填埋场和25万立方米飞灰填埋场。建成大件垃圾可回收分拣中心、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等项目。四是大力开展生态保护和修复。在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等区域,划定7大类20块生态红线省级生态空间管控区域,总面积242.3平方公里,占全县陆域国土面积的23.5%。2017年创成省级生态县,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实现全覆盖,获评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12个。完成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和技术报告编制工作,顺利通过省厅验收。五是强化生态环境执法。出台进一步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监管执法的意见,规范执法行为,提升执法效能。2017年以来,立案查处环境违法案件614件,处罚金额7333.4万元,完成1200余项突出环境问题整治。全面完成中央环保督察和“回头看”以及省级环保督察反馈的13项问题、47件信访件整改销号。今年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期间,共交办环境信访15件,在三县一区中数量最少,占全市总数的5.64%。省市污染防治攻坚曝光和投诉件全部整改到位。
下一步,灌南县将坚定不移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守住“生态环境只能更好、不能变坏”的底线,紧紧围绕“十四五”规划目标要求,保持方向、决心和定力不动摇,坚守阵地、巩固成果,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以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实际成效换取群众更多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记者:前期,我们通过相关媒体初步了解,灌南县这十年来在产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能不能给我们具体介绍一下?
金耀:各位领导、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
灌南县委、县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灌河出海门户,东向开放窗口”战略定位,立足区域优势做强特色产业,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超过10%,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工业方面,坚决贯彻“绿色发展”理念,严守“新上企业决不产生新的污染,现有企业坚决治理到位”两条底线,强力推动化工园区、经济开发区转型升级,加快镇级工业园区建设,初步形成“2+3+7”“两区多园”发展格局,大力培育化工新材料和原料药、钢铁冶金、机械加工、酿酒食品等10大产业集群,规模工业占全部工业产值比重超过75%。农业方面,针对农业基础较好、河流较多、规模零散等特点,确立以农业现代化水平迈入全省第一方阵为目标,牢固树立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大农业”“大食物”、精致农业及“互联网+”等理念,更大力度调整结构、提升水平,努力走出一条具有灌南特点的现代农业路子。建成高标准农田72.25万亩,粮食亩产稳居全省前列。服务业方面,颐高广场、恒基广场、红星美凯龙等商业综合体相继落户,亚欧农批、洲业汽车城等专业市场建成运营,人民路商业轴、苏州路商业圈初具规模,人气商气加速集聚。农村电商服务网点实现全覆盖,获批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尤其近年来,灌南县持续推动化工产业综合整治,深入谋划发展定位,全面提升安全环保管理水平,全力做好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后半篇”文章。2022年6月20日,我县化工行业整治被省生态环境厅推荐为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正面典型案例;7月20日,人民日报报道我县化工行业整治工作举措和成效。一是敢于动真碰硬,坚决关闭不达标化工企业。根据全省化工企业“四个一批”“一企一策”工作要求,综合评估化工企业安全、环保、技术、工艺等各方面指标,分阶段、分步骤稳步推进企业关闭。2018年-2021年累计关闭不达标化工企业65家,2021年3月份通过省生态环境厅摘牌解限。在拆除过程中,聘请有资质专业机构,深入摸清关闭企业现状,过细排查设备底数,逐企制定拆除方案,规范设备拆除流程,聘请南工大专业团队,制定“一企一策”处置方案,加快处置库存废水和污泥。期间,累计拆除车间422栋、反应装置11342台套、廊架管网约200公里,处理危废10.98万吨、清理转移物料2.7万吨、处理废水15万吨、处置污泥2.8万吨,全面实现“两断三清”。二是聚焦主责主业,深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抢抓《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总体发展规划》修编机遇,紧紧围绕“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拓展区”的功能定位,立足服务于连云港市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和“中华药港”建设,重新编制园区总体规划、产业规划、规划环评以及原料药发展规划,打造以石化基地原料精深加工为主的化工新材料产业链及以现有产业转型升级为核心的精细化工产业链,重点发展为医药、装备制造、轻工、电子等区域优势产业配套的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助推全市石化产业上下游一体化发展。三是坚持绿色发展,全面提升环境监测能力。引进南京工业大学“环保管家”团队,拥有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1人,环境工程专业3人。建成园区大气监测监控体系,创新建设2个大气自动监测中心站,全区网格化布点40个,每个点监测指标46个,实现特征因子全覆盖、污染精准溯源,大气稳定达到二级标准,VOCs治理全省排名领先。建设3个水质自动在线监测点,对河道水质定期进行监测,完成雨水明渠整治、河道清淤、亚新闸改建工程,河道水质明显提升,达到Ⅳ类水标准。水环境“三级防控”体系被选为全市示范点,“一图一策”手册全市推广。2021年灌河口周边5个国考断面优Ⅲ比例达到100%,附近海域7个考核点位优良海水点位占85.7%,几近绝迹的四鳃鲈鱼又批量回游燕尾港,消失多年的伪虎鲸又出现在灌河口,曾经污水浑浊、气味刺鼻的场景已不复存在,天蓝水清已成为园区新常态。
下一步,我县将紧紧围绕省市开发园区高质发展、争先进位的工作要求,锚定“争当全市发展排头兵,跻身全国百强县”的工作目标,以更高标准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以更大力度改善环境面貌,奋力谱写绿色发展的崭新篇章!
一是抢抓沿海高质量发展战略机遇。抓住全省沿江一公里内化工向沿海转移契机,不断承接优质项目落户园区。紧紧围绕全县10大产业集群,将体量大、效益好、绿色化的过百亿项目作为招引重点,实现园区企业向工艺技术水平高、安全环保先进、带动能力强的化工产业链项目转型。积极推动诚信集团新材料产业链、日本高化学新材料项目、嘉伦达新材料产业基地项目等取得实质性进展。二是积极融入全市原料药发展大局。围绕绿色化、集约化、智能化要求,积极做好原料药基地建设工作。以服务“中华药港”企业在本地发展原料药产业,邀请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专家,高标准编制原料药生产基地规划,争取与市经济开发区、海州开发区联合申报国家级原料药基地。同时,主动对接市内知名药企,推动康缘药业、杰瑞药业、豪森药业等在本地布局原料药生产企业。三是探索产业发展新路径。立足现有基础条件,探索“产城”融合发展路径,促进生产要素向园区靠拢,形成集城镇经济增长功能、人口集聚功能、综合服务功能和科技中心功能于一体的中心城镇经济功能新区,全面提升全县园区整体公共服务水平和区域综合竞争力。
记者:请详细介绍下,作为全省首家以流域生态系统为单位跨行政区划集中管辖的环境资源法庭,你们是如何立足灌南,发挥集中管辖的优势为美丽连云港建设提供法治服务保障?
蒯舒:灌河法庭自成立以来,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统领,积极践行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将审判工作与发展大局、环境治理同频共振。
首先,整合优化环境资源审判力量,集中审理环境资源“三合一”案件,通过审理刑事、民事、行政案件,2017年以来,依法受理环境资源类案件695件,结案621件。从严惩治污染环境、破坏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有效发挥刑罚在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安全方面的震慑作用。审结涉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江苏省生态环境厅挂牌督办的刑事、行政案件共计37件。充分发行政审判职能,审结涉环境资源行政案件144件,助力污染防治攻坚战,针对灌河沿岸码头环境污染问题,灌河法庭通过开展行政非诉案件示范庭审活动,现场勘验并召开听证会,以点带面,迅速治理码头“散乱污”现象,助力政府成功拆除灌河沿岸全部违法小码头157座,关闭、退出环保不达标化工企业73家。依法贯彻民法典绿色原则,依法维护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
第二,锐意进取,加强创新研究,深入推进损害生态环境修复工作。引导环境资源犯罪主体主动修复受损的生态环境,探索补植复、增殖放流、限期修复、劳务代偿的多元修复责任承担方式。例如在审理被告人马某非法采矿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中,与连云区检察院、云山街道共同构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金规范化使用协作机制,通过判决方式将被告人缴纳的34万元生态环境修复金以项目化投入方式用于神山水库北侧破损山体生态修复工程。先后设立吴山林场、李集乡新民村等7个生态修复基地,解决林木资源案件零散修复问题,2019年设立全国首个海洋牧场环境司法执行基地,初步架构“山、水、林、田、海、鸟、沙”等多元化生态修复模式。
第三,凝聚保护合力,努力构建多元共治的司法保护新格局。加强与公安、检察、环境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之间的沟通联络。通过联合出台文件、会商重大复杂案件。联动参与综合治理等,形成环境资源保护合力。鉴于我市矿砂污染、酸洗石英砂水污染、滥伐林木、非法采矿、非法捕捞等破坏生态环境资源案件较为突出的实际,2018年会同市检察院联合出台《关于加强协作共同推进公益诉讼工作的意见》,建立以公益为核心、以保护生态环境资源为重点的监督领域和以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形式进行监督的公益保护模式。打造在党委政府领导下的区域生态环境修复治理平台,以实现生态修复资金专门化使用,充分发挥环境资源审判的教育、宣传、引导作用,从而将生态环境保护与地方经济发展有机衔接。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十四五”规划要求“生态文明要有新进步”,这是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有新目标新任务,灌河法庭将坚定的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回应人民群众对环境安全的重大关切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深化环境资源审判工作机制、提高专门化审判水平努力为建设“美丽连云港”提供更有力的司法保障。
记者:刚刚听了几位领导的发言,让我亲身感受到了灌南县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做了许多工作,成效也非常显着,我们很想了解下一步我们县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还会有哪些目标和举措?
张卫峰:谢谢记者朋友的提问。随着灌南县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如期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更加迫切,建成美丽中国的灌南典范已纳入全县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下一步,我县将紧紧围绕“水秀宜居文明城”的目标定位,大力实施“11731”生态文明建设行动,为建设美丽灌南打下坚实基础。(即:锚定一个目标、建立一套体系、实施七大工程、探索三个创新、确保一个创建)。
一是锚定一个目标。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目标,坚持源头治理、综合施策,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充分展现灌南河湖之美、生态之美、城乡之美。到2025年,全县域PM2.5浓度降至30微克/立方米以下,优良天数比率达84%以上,地表水国省考断面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实现100%,危险废弃物安全处置率达100%。到2035年,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蓝天白云、绿水青山成为灌南常态。
二是建立一套体系。坚持系统谋划。制定《灌南县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加快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突出问题导向,全面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坚持高位推进。持续强化污染防治攻坚指挥部牵头抓总作用,统筹河长办、大气办、水治办、土治办、人居办等各方力量,实现污染防治攻坚办专班化运行。坚持闭环管理。建立健全突出环境问题闭环管理机制,实现发现问题、交办问题、整改问题、督查推进、申请验收、现场核查、问题销号、“回头看”工作全流程闭环。坚持考核问效。不断完善高质量发展考核体系,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考核比重,强化考核结果运用,树立“干好干坏不一样”的鲜明导向。
三是实施七大工程。一是产业绿色转型升级工程。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强化能耗、水耗、环保等标准约束,努力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到2025年,规模以上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较2020年下降17%。持续推动化工、钢铁、建材等重点行业清洁生产,建设一批绿色企业、绿色工厂,建成规模适度、特色鲜明、效益显着、安全环保和装备技术水平省内领先的产业园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智慧农业,改变传统处理工艺和治理模式,提升行业治理能力和标准,有效解决畜禽养殖、食用菌等农业异味问题,全面完成养殖生态化改造,高质量建设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和国家级出口食用菌质量安全示范区。二是系统治水工程。实施“六水”共治,系统推进治污水、保供水、排涝水、防洪水、抓节水、优海水6项工作,以提升水质为核心,加快实施总投资30亿元的城乡一体化污水治理PPP项目,推进黑臭水体治理、城市雨污分流改造、镇村污水治理、农业面源、水产养殖污染治理,到2023年底,消除生活污水直排口及污水收集空白区,全县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全运行,县城区污水收集率达到90%以上,建制镇污水处理率达到80%以上。三是扬尘管控工程。严格落实“六个百分百”要求,推进建筑工地、道路工程、拆除工地、码头堆场、混凝土搅拌站、渣土车扬尘污染防治,持续削减降尘量和颗粒物,建设绿色文明工地。深入开展“清洁城市”行动,加强环境卫生清扫保洁管理,开展“以克论净”精细化作业,确保达到无垃圾、无杂物、无积尘“三无”标准。四是VOCs专项治理工程。以化工、涂装、包装印刷、油品储运销等行业领域为重点,实施原辅材料和产品源头替代工程,推进涉VOCs工段实施夏季错峰生产。以储罐、装卸、敞开液面、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等关键环节为重点开展无组织排放排查整治。到2025年,挥发性有机物、氮氧化物排放总量较2020年分别下降10%以上,臭氧浓度增长趋势得到有效遏制。五是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程。全面开展县域重点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推进河道两侧1公里范围内秸秆全部离田利用、畜禽养殖达标治理,实现流域水环境安全、断面水质稳定达标。持续开展生猪规范化养殖专项行动,进一步推进非规模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依托县域养殖龙头企业,加快推动实现粪污全量收集,促进种养业效益“双提升”。到2025年,完成全县规模以下畜禽粪污收集设施建设,全县畜禽粪污收集率达100%、资源化利用率达98%。六是化工园区提升工程。持续优化产业布局,坚定不移推动化工产业向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推进5G、人工智能等beta365体育_365beat中文网_bet·365技术与化工生产深度融合,加快园区绿色化、智慧化、标准化建设。不断提升园区安全环保管理水平,实施环境综合提升工程,实现各项环境指标动态达标,灌河口“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力争在“十四五”末,化工园区打造为全国沿海化工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全国高端精细化学品生产基地、全国原料药生产基地。七是全域绿化工程。完善城市绿地生态系统构建,持续优化城市绿色生态空间,合理布局各类公园绿地,加强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古树名木保护,深入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加快河滨公园、游园建设,大力推进道路林荫系统提升,推动形成纵横交错的林荫绿网,营造良好的城乡人居环境。到2025年,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3%,公园绿地10分钟服务圈覆盖率不低于95%,林木覆盖率保持在26.5%以上,自然湿地保护率达到60%。
四是探索三个创新。一是做优流域环资法庭。发布年度环境资源审判白皮书及典型案例,放大“灌南模式”效应,努力打造在全省、乃至全国更具影响力、引领性的环境资源审判品牌。探索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与环境公益诉讼的衔接规则,建立多样化责任承担方式,确保将生态修复责任落到实处。推进环境司法执法“一体化”修复平台建设,提升环境资源司法保护的智能化水平。二是探索生态价值交换。创新建立政府购买公共性生态产品的生态补偿市场模式,综合考虑生态保护、民生改善、公共服务的需求,建立体现山水林田湖草沙等生态要素质量差异的生态产品分级价格体系。将生态产品价值纳入国民经济统计体系,建立可复制推广的计量核算方法,形成依托行业部门监测调查数据的生态产品价值统计核算体系。三是实行断面考核补偿。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按照“谁超标、谁赔付,谁达标、谁受益”的原则,在全县建立地表水断面生态补偿机制,充分调动流域上下游地区的积极性,加快形成“成本共担、效益共享、合作共治”的流域保护和治理长效机制,推进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
五是确保一个创建。牢固树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生态立县”战略不动摇,立足地域特色与实际,高起点规划、大手笔投入,全速推进生态文明创建,依托生态空间、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生活、生态制度、生态文化6个方面38项建设指标,倒逼产业结构、经济结构、生活方式的改变,持续厚植生态优势,发展生态经济,释放生态潜力,确保2025年前创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汉韵海西、水秀惠泽。灌南县将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坚定“跻身全国百强县”的奋斗目标,突出“灌河出海门户、东向开放窗口”的战略定位,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坚决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实现新时代的“后发先至”,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郑宏恩:由于时间关系,记者提问环节就进行到这里,如果大家还想了解更多情况,发布会结束后请与我们的工作人员联系。再次感谢各位记者朋友对灌南县发展的关心、关注和支持。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扫一扫打开当前页